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零檢出與有效位數

在網上看到一篇黃土條先生寫的文章,其中有一段話

教你一招破解邏輯:無論飼料有沒有用萊克多巴胺,既然可以代謝到驗不到,我們當然可以要求不得檢出的產品,為何要特地開放「0.0149ppm四捨五入」容許值?

這句話有些問題。驗不到的意思是以實驗室的能力,對於某種藥物,超過某個濃度(例如10ppb)可以準確偵測得到(先不考慮偽陽性偽陰性的問題),而低於某個濃度就沒辦法了。所以驗不到只表示這個藥物的濃度在肉裡低於10ppb。而政府制定標準時就必須把標準訂在10ppb以上,而檢驗報告說的未檢出只能表示低於某個濃度所以實驗室沒驗出來。當然檢驗報告要註明是小於多少濃度,不是零檢出。


第二個問題是有效位數。下面是我從衛福部 2020/09/17 開放美豬問答集 第五節中抄出來的

豬肝 

Codex        40ppb

美國        0.15ppm

臺灣        0.04ppm

我念國中的時候在理化課中學到,最後一位是估計值,前面的是準確值。我在民國九十三年時幫公司弄某個實驗室項目認證時也被審查委員指正過這類錯誤。那麼衛福部出的這個表格,臺灣的萊克多巴胺容許量是0.04ppm,4這一位是估計值。那麼我們的規定到底是什麼?

回想一下有效位數,如果你用尺去量鉛筆的長度,看起來是10.3到10.4公分之間(一般文具店買的尺最小刻度是公厘),你可以寫成10.37公分,其中0.07公厘是估計值。當然也可以四捨五入到10.4公分。

回到0.04ppm這個標準,應該要寫成0.040ppm,實驗人員得出來的數字應該是0.0395到0.0404之間,最後四捨五入後在對外的檢驗報告上才能寫成0.040ppm。

有人罵說政府把標準從豬肉的容許量從10ppb修改成0.01ppm,是因為0.0149四捨五入後可以變成0.01ppm。我不知道講這話的人是政治操作還是他真的這樣想。若很多人聽了這話覺得很有道理的話,我會認為臺灣應該進行三次教改。

而衛福部的人在對外正式文件上出這種差錯,竊以為今年考績應該打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