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2日 星期日

Nikon Df

Nikon 上個月底出了Df,結果被酸得不行,說是D4的感光元件,D610的對焦系統跟快門,D800的價格,D700的錄影功能。我看得有點頭昏腦脹,決定作張比較表來看看:

Df
D4
D610
D800
D3
D700
Resolution
16 MP
16 MP
24 MP
36 MP
12 MP
12 MP
Frame Rate
5.5 FPS
10 FPS
6 FPS
4 FPS
9 FPS
5 FPS
Shutter
1/4000
1/8000
1/4000
1/8000
1/8000
1/8000
Shutter Rating
150,000
400,000
150,000
200,000
300,000
150,000
U1 & U2 Modes?
no
no
YES
no
no
no
ISO normal
100 ~ 12,800
100 ~ 12,800
100 ~ 6,400
100 ~ 6,400
200 ~ 6,400
200 ~ 6,400
ISO with L- and H+ values
50 ~ 204,000
50 ~ 204,000
50 ~ 25,600
50 ~ 25,600
100 ~ 25,600
100 ~ 25,600
Sync Speed
1/200
1/250
1/200
1/250
1/250
1/250
AF Points
39
51
39
51
51
51
Finder Coverage
100%
100%
100%
100%
100%
95%
Finder Magnification
0.7x
0.7x
0.7x
0.7x
0.7x
0.72x
Body toughness
semi-pro

consumer
consumer

consumer
Body price, Dec. 21, 2013, Nikon.com
$2,750
$6000
$2000
$2,800
$1,800 used
$1,500 used

我先從KenRockwell的網站上弄下來一張比較表,然後另外找資料增減了一些欄位。其實製作得並不嚴謹,不過拿來粗略的比較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

1. 感光元件:跟D4相同的感光元件應該是最大的賣點之一(另一個是外型)。雖然像素數低,不過不作大圖輸出的話應該沒有問題,而且檔案比較小。另外,高ISO時表現還是不錯。
2. 對焦系統與快門:除了價錢之外,被罵最兇的就是這個。最快快門跟快門壽命都以及對焦點數都是現役全幅機中最差的。
3. 重量:目前全幅機中最輕的。
4. 外觀:復古造型,有不同的操作介面。

根據這幾點我們再來看看價錢。簡單的說,就是把D610裝上D4的感光元件跟不同的外殼,把錄影功能拿掉,然後多賣750塊美金。看起來絕大多數的人抱怨的就是這個部份。而傳統上,Nikon高階相機的最快快門是要到1/8000秒。Df也算高階相機,卻把這個功能縮減,就這樣捅了馬蜂窩了。

如果換個方向思考,對焦系統跟快門是D800等級的話,那這時就變成把D4的元件裝在D800上,然後換個外殼。如果是照D800的價錢加上美金750的話,價錢上就更恐怖了,不過可能就不會被酸得那麼慘。這兩種作法的價差是美金一千五,我猜他們最後應該是想賣便宜點,多搶點市占率比較重要吧。

對我而言,我很喜歡Df的外型跟對老鏡頭的相容性。如果介面設計得好,快門速度能到1/8000秒,對焦點我到是不太在意。我應該會很喜歡這臺相機。不過看看價錢,再加上D600入塵問題的前車之鑑,我應該還是會繼續觀望吧。

2013年11月18日 星期一

我心目中的單眼相機

用了幾年Nikon D40,我對這臺相機還是相當滿意。輕薄短小、畫素數也夠,顏色也很漂亮。當然,性能算不上強悍,不過以價位而言,實在沒啥好挑剔的。也因為這臺,我鼓勵買入門級單眼,即使P檔開到底,當傻瓜相機來用,拍出來的照片畫質就是比較好。之前舅舅還說,他覺得納悶為什麼我網路相簿上的相片畫質突然變好,原來是換成單眼相機了。後來他問了我幾個關於數位相機問題,等到他搞清楚APS-C跟Full Frame後,碰到人就說我要換全幅機。這當然很有可能,可是我當時D40才買不到一年,講這些好像太早了點。

不過在這段時間,我也在網路上看文章充實基礎知識,也會順便了解一下Nikon其他的相機。我發現Nikon的全幅機選擇實在很少(當時只有D3跟D700)。D3很貴,不管是哪一款都很貴,D700雖不便宜,至少看起來還有希望。D700的優點有:

一、全片幅,可以用老鏡頭,不需要換算焦距
二、畫素數比較少,高ISO的雜訊比較低,檔案也比較小。
三、有機身馬達,使用AF或AF-D鏡頭可以自動對焦。
四、可以用的配件比較多。像D40就沒有原廠的電池手把,雖然有副廠的可用,可是在直立拍攝時很不方便。
五、大小適中,形狀很好抓。D40有點太小,不好握。

有優點也有缺點:

一、只吃CF卡。
二、感光元件是CMOS而不是CCD。據說CCD的發色比較漂亮,高ISO時雜訊較低。可是用CCD的機種可調的最高ISO值都比較低,這讓我很難相信CCD這方面比較強,不過還有很多人說CCD發色比較漂亮,有機會應該試試看。
三、沒有自定設定。在多雲的天氣,因為太陽可能會被雲遮住,所以顏色、亮度都一直改變,如果能有兩三組自定設定可以分別設定白平衡跟ISO,在這種天候下應該會方便很多。四、不能接pre-AI鏡頭。其實我沒有一定要用這麼老的鏡頭,只是因為D40可以,所以要抱怨一下。
五、重量超過一公斤。

據說早年的SD卡並不穩定,不過現在技術已經成熟了,中高階相機支援SD卡只是時間問題。

CCD跟CMOS的原理不同,CCD發色漂亮、雜訊低,但是CMOS比較便宜、耗電量低、電路設計比較容易,也比較容易提高畫素。CMOS特性比較符合廠商的行銷方向,所以這幾年所有的廠商都把研發方向放在CMOS,據說現在已經不輸CCD了。看來應該是不會再出中高階用CCD的單眼相機。我只是在想,很多高階相機的用戶願意花錢買很貴的鏡頭,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要發色漂亮。如果願意在鏡頭上多花錢能得到更好的發色,那投資在機身上應該也不是問題,如果這些廠商有一直在CCD上投入的話,應該也可以讓CCD有CMOS的優點啊!不過現在已經不可能了。

自定設定:舉個例子,在多雲的天氣,色溫跟亮度可能一直改變,如果用手動模式就要一直改。假如能夠預設兩三組不同色溫、光圈/快門的設定,就只要在這兩三組設定作切換即可。

所以對我來說,如果Nikon用D700的架構,改成用SD卡、加上兩三組自定選項,可能的話,再減輕兩百公克,這樣應該就是我心目中的相機了。

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MicroSoft Store

M$居然也有自己的直營店,在本市的第一家開在West Mall。很瞎的是,開幕日來店禮居然是某搖滾歌手演唱會的票,而不是他們的產品或折價券,那我還是選個人少的時候去好了。

我想了一下,他們現在產品大概有:

作業系統
辦公室軟體
電腦版遊戲
叉盒子
Nokia手機
Surface平板電腦
電腦周邊

當然還有其他的,不過沒想到就表示不重要。

這些產品,只有作業系統對我比較重要,電腦版遊戲中,也有些在其他平台上沒有,但我有興趣的遊戲。另外,Nokia手機我也有興趣,只是不知道被M$染指後介面還好不好用,機身是否依然堅固耐用。既然他們開了店,就去試試看。


關於窗子們八,我之前的抱怨有:

一:有的功能在電腦介面,而有的在metro介面,而不是兩邊都有,有的時候會需要切換。例如,如果在電腦介面要關機,要先切換到metro介面。

二:兩邊都有的功能資訊並不相通,例如,我在電腦介面開了瀏覽器用google查資料,然後切換到metro介面時,打開瀏覽器卻不會有我剛剛查到的google 頁面。

三:有的功能隱藏在角落,或者其他奇怪的地方,很難上手。

四:安裝新軟體後,不管是在metro或者電腦介面,可能都不會出現新的圖示,需要在metro介面用搜尋功能把它找出來,這樣就會在metro的桌面有他的圖示。這跟我以前抱怨過的Lotus Notes一樣,功能很多,可是使用者不一定知道有這功能,知道了也不一定找得到。在電腦介面也很麻煩,本來從開始功能表,一定可以在後面的列表中找到新的軟體,可是『開始』被幹掉了,除了把檔案找出來,然後作個捷徑放在桌面上,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

五:就是『開始』被幹掉了,『我的電腦』也沒了,這個對原有的電腦桌面使用者來說應該是致命傷吧。

因為這些原因,在我心目中窗子們八已經沒救了,我只能等著升級八點一,聽說現在會搞到當機,我還是再等等。我倒是想看看在行動裝置上好不好用。

我覺得他們新開的這家店比蘋果店漂亮,尤其是牆上那圈螢幕,看起來好像是大塊的壁磚直接可以顯示,跟metro介面有些神似。店裡的家具是木製的,有些電腦前也有椅子給人坐,感覺比較舒適,不過,蘋果店的人流大很多,如果弄的一樣舒適,大家可能要排隊排很久吧。

找了台有觸碰式螢幕的電腦試試,我覺得metro介面真的在觸碰螢幕上操作很方便,配色跟字體我也挺喜歡的,可惜我不能在店裡的機器上安裝新軟體。不過至少表面上看起來,在手機跟平板電腦上應該還不錯。

另外一個亮點是叉盒子。這機器放在店門口,還有店員在打電動。想想sony store的電動部門沒人服務的樣子,這台叉盒子倒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第二家M$ store會開在家附近,雖然我不是M$的fans,不過能有個地方讓我試用他們的作業系統跟電動我還是挺歡迎的。只是不知道我這種不吐錢出來的客人受不受歡迎。

2013年9月20日 星期五

拍月亮

今天是中秋節,正好雲不多,正好試試看把手上有的裝備拿來拍月亮

Nikon D40

Nikkor AF-S DX 55-300mm f/4.5-5.6G
Nikkor AI 300mm f4.5
Albinar-ADG 2X Teleconverter

D40是DX格式的機身,換算成135格式的焦距轉換率是1.5,所以300mm的等效焦距是450mm。三年前用200mm的焦距拍月蝕,雖然等效焦距有300mm,可是月亮還是很小。這次鏡頭焦距到300mm,加上增距鏡助威,等效焦距到900mm,應該可以把月亮拍得很大。

白平衡:直接對月亮作自訂白平衡
光圈:因為聽說f8無爛鏡,所以就設8
感光度:200


這張用的是AF-S DX 55-300mm 4.5-5.6G@300mm,快門1/1000秒。白平衡用這顆鏡頭作的。忘了調感光度,所以ISO1600,本來以為會拍出白色的月亮,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顏色發綠。我有試過裝增距鏡,結果拍不出東西,殘念。


這個是用 AI 300mm拍的,ISO200,快門1/250。


這張是AI 300mm加上增距鏡,快門1/60。

結論:
1. 因為視角很小,很難把月亮放在畫面正當中。按快門的時候也會動到相機。應該用遙控可以改善。
2. 加了增距鏡整個畫面會變暗,要把快門調慢。至於邊緣的畫質看不出來有什麼影響。
3. 我覺得當場看到的月亮顏色其實也不是白的,可是這個綠色實在太濃了。下次是用自訂白平衡或自動白平衡。
4. 應該可以把ISO調到400,讓快門更快一點。
5. 等效焦距900mm還是不太夠,不過,更長焦距的鏡頭通常不是我能染指的,運氣好的話再說吧。

Crop Factor: 裁切因子或焦距轉換率

FX對DX格式的焦距轉換率大約是1.52,為了方便,就直接用1.5計算。在實際操作上,如果把FX跟DX的鏡頭與機身混用的話會有什麼改變?


鏡頭\機身            FX              DX
      FX                   1                1.5
      DX                 1.5              1.5

這裡有四種情況:
1. FX鏡頭加FX機身:不用轉換
2. FX鏡頭加DX機身:等於只用到鏡頭成像圈的中央部份,所以視角變小,等效焦距為一點五倍。
3. DX鏡頭加FX機身:鏡頭成像圈較小,只能涵蓋感光元件的中央部份,所以會有暗角。如果把旁邊變暗的地方切掉,也等於視角變小,等效焦距為一點五倍。
4. DX鏡頭加DX機身:其實跟3一樣,只是感光元件少了外面一圈。等效焦距還是一點五倍。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達勃河隨想曲

今天突然想到這首曲子, 就想查一下達勃河到底在哪. 沒查到這條河的資料, 反倒是發現你管上多了不少這曲子的錄音.

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是上海民樂團演的, 還是錄音帶版本, 在所有的版本中, 這個演得最好, 想當然爾, 這個團的實力最強, 而且何訓田在上海.

張國勇指揮國家國樂團的也不錯, 不過可惜樂團的人數不夠, 也沒有合唱團配合, 要不然有機會跟上海一拚.

剩下四個版本都是業餘或學生樂團, 第一個是簪纓國樂團, 第二個是成大九十一年省賽的錄音, 第三個是成大一百零一年省賽的錄音, 第四個好像是鼻屎國萊佛士學院華樂團演出的實況錄音.

九十一年省賽時我還沒開始上班, 所以我跑去幫臺大錄音. 那年的指定曲是酒歌, 臺大的自選曲是故都風情. 我其實覺得臺大那年拿冠軍有點僥倖, 因為那年所有學校都把指定曲演得很糟糕, 只有臺大四平八穩地把指定曲演完, 沒有特別突出, 可是也沒有破綻. 自選曲也是如此.

不過成大開始演奏達勃河的時候, 其實我心理覺得冠軍就是臺大跟他們在搶. 他們笛子胡琴的音色, 還有音樂的線條都遠勝臺大, 可見基本功比臺大的團員扎實. 他們中音管的音色是我聽過業餘團最好的.  剛剛看到你管上有這個影片本來想回味一下的, 可惜檔案好像有點問題.

一百零一年的省賽, 成大居然加入人聲. 這是很奢侈的作法, 因為音樂比賽有人數限制. 當然加入了人聲, 音響效果豐富了很多, 可是我覺得比九十一年的差. 不光是團員的基本功沒有前一次札實, 音樂的處理也比較平淡.

鼻屎國的那個演出就比成大的好, 首先, 他們人多勢眾, 編制應該是最齊全的. (笙就有九把, 除了可惜沒有人聲).  再者, 後面快板的部分, 我覺得他們有演出音樂的線條, 成大只有讓我覺得他們可以駕馭這首曲子, 不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但是跟這個團比就失色不少. 這個演出的缺點是前面部分比較亂, 不過我還是覺得難能可貴. 如果這個指揮有多參考伯恩斯坦的動作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