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水煮牛肉

想把冰箱裡剩下的牛肉吃掉, 正好水煮牛肉的配料家裡都有, 就作這個吧.

上網查了一下作法, 沒想到有好幾個版本, 可惜又不認識四川人, 沒辦法問. 選了兩個比較中意的來參考, 一個是把每一樣配料跟牛肉分開弄熟, 最後再合起來. 這種作法在火侯上一定控制得比較精準, 但是我嫌麻煩. 第二種就事先炒熟豆瓣醬後加高湯煮, 我就用這個來修改一下.

準備工作:
1. 牛肉切片後, 用醬油跟太白粉醃.
2. 把花椒跟辣椒用中火乾炒一下後取出切碎. 我用的是店裡的curshed chill pepper, 本來就是碎的. 所以我只乾炒一下就拿出來.

3. 蔥, 薑, 蒜頭切好備用, 形狀隨便, 反正只取它們的味道, 又不是直接吃這些東西.
4. 小白菜切段備用, 我沒有, 只好用大白菜代替.

步驟:

1. 平底鍋燒熱後熱油, 加入蔥白, 薑, 蒜頭爆香.
2. 加入豆瓣醬炒一下, 我用的是李錦記的辣豆瓣醬.
3. 加入水, 煮滾後放入白菜. 本來應該是用高湯的, 我也沒有... 要注意不需要把菜煮熟, 這道菜通常不讓小白菜斷生.
4. 加入酒跟醬油, 沸騰後放入牛肉, 煮滾
5. 把剩下的蔥段跟之前炒過的辣椒花椒放入, 倒上沸油, 最後加上麻油增添香味即可.


我記得在徐州啥鍋吃的這道菜, 那個湯是像水一樣, 可是我的像勾過芡一樣的很稠.

2007年11月28日 星期三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今天心情不太好, 所以想找個音樂發洩一下,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辛德勒的名單.

這部電影是大一上, 導生會時老師帶我們去看的, 他說雖然這部電影已經下片了, 但是因為很有意義, 所以還是找到在放映的戲院帶我們去看. 記得是復興南路上的頂好戲院. (應該是現在的三四味屋).

這部片是黑白片, 看的時候只覺得用黑白片是不是想突顯出這是歷史上的事件呢? 結果在網上看到:

 影片是黑白的,所以,窗子是白的,钢琴是黑的;天空是白的,大地是黑的;皮肤是白的,外套是黑的;雪花是白的,鲜血是黑的。死亡本身造成的恐惧因此被淡化,而因为被纳粹所践踏的人性和对未来的无望而产生的绝望,反而被影片推至极限。没有看过这个片子的人,决不会体会到这种绝望,而我,我相信自己哪怕是看过十次,所感受到的,也决不会超过那真正绝望的千分之一。

電影的內容在此不提, 可是一聽到那個小提琴拉的主題曲就被吸引住了, 一聽就覺得應該是用猶太民謠改編的. 讓我想到猶太人失去故土, 因而流亡世界超過千年的悲哀. 而在電影中描述的納粹大屠殺, 則道出對明天的絕望.

Youtube上可找到很多演奏, 不過還是帕爾曼演奏小提琴的版本最吸引人. 查了一下才發現最原始的配樂是他拉的

http://en.wikipedia.org/wiki/Schindler%27s_List

作曲者是John Williams (不是民謠改編, 我猜錯了). 原本是用鋼琴演奏, 後來根據史蒂芬史匹柏的建議, 改成小提琴版本, 並請帕爾曼演奏.

http://ca.youtube.com/watch?v=ueWVV_GnRIA
這是交響樂團伴奏版

http://ca.youtube.com/watch?v=aX2qP3gP_Vs
這是電影原聲


有一种音乐能让你凝神屏气,能让你只听一次便再也无法忘怀,

而且每当夜深人静,它的旋律就会从心里不知名的地方流淌出来……

这样的音乐与这样伟大的电影结合在一起,就更能感人肺腑,引人思考......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主题音乐《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2007年11月27日 星期二

藝人合唱指定賽 10/19

這一集沒什麼印象深刻的演唱. 我本來很期待品冠與宜融的那首Endless Love, 因為覺得他們倆個人的音色與力道應該很合, 可是, 沒味道...

不過這一集的評審我很有興趣. 林志炫一語道破我覺得Endless Love沒味道的原因, 聽起來確實品冠跟宜融好像各唱各的. 其他的建議也是直接而有效.

令一位是馬毓芬. 她是馬兆駿的妹妹, 應該也是從民歌時代就出道的. 但是多年來都在幕後製作, 或者擔任合音. 雖然她不是幕前的歌手, 但她的評語還是讓我感受到她對音樂處理的細膩.

快歌挑戰賽 10/12

這一集要唱邊唱邊跳, 看來之前每集最後播出的星光舞蹈特訓應該就是為了這一集. 要邊唱邊跳, 除了體力比較吃重外, 我覺得這應該很容易影響到氣息的穩定度. 之前沈公教我們練邊走邊吹, 這已經很麻煩了, 跳舞的動作更大, 消耗的體力更多, 難度應該比邊走邊吹高多了. 另外, 跳舞本身就有難度, 剛開始跳的人有時會有身體不聽使喚的感覺, 不是說肢體障礙, 但拍點會對不準(記得剛開始練DDR時就這樣 XD). 而同時間還要唱歌, 很容易顧此失彼.

據說林佩瑤跟同事去夜店都是顧包包的, 看了她的演出要推勝峰老師說的:顧包包可以跳成這樣, 真的是豁出去了. 我本來以為整集都要像第一首, 蔡依玲的唯舞獨尊那樣激烈, 不過她這首沒有. 但之前不會跳舞的可以邊唱邊跳把整首結束, 這已經相當了不起了.

下一首是葉瑋庭唱Shakira的Whenever, Wherever. 這首的動作仔細看不是那麼難, 但配合唱歌就很不容易了. 因為有許多是抖動腰腹部的動作, 這很容易影響到氣息的穩定. 而她居然在劈腿下去的動作時, 聲音還是穩的. 看完只有一個疑問, 他拿24分表示除了一個裁判外其他都給滿分, 我想問說那個給四分的評語是什麼.

林宜融唱BoA的 Double, 英文版的. 看完她跳真的很難想像她是從踏步開始學的. 我覺得編的舞很適合她, 沒有太高難度的動作. 可是她唱得聲音很穩, 動作完全對準拍點, 這兩點絕對不能小看. 可惜的是, 如果只聽聲音, 會覺得唱歌的部分, 實在是很溫柔有氣質, 這樣跟歌曲實在是不太搭. 另外就是評審的部分被剪得亂七八糟, 根本搞不懂袁惟仁在說什麼.

另外一點, 她唱的是英文版, 我可以在網路上找到英文版的歌詞, 但是沒找到英文版的演唱, 那她選曲的時候怎麼知道有英文版的?

後面是梁文音唱Lady Marmalade. 看起來她很害羞, 那居然還挑戰這種性感的舞步與打扮, 不過那能夠作到這樣也是很不容易的.

我本來對這種邊唱邊跳的沒什麼興趣, 因為很多快歌, 如果只聽聲音的話, 基本上乏善可陳. 但看過這集才知道, 這也是要下很多苦功的, 以後要對動感歌手多點敬意.

2007年11月19日 星期一

經典電視電影主題曲 10/05

這一集我喜歡的有兩個, 吳忠明的心動/林曉培, 跟林宜融的The Girl from Ipanema/神鬼交鋒.

心動這首曲子當時是很紅的, 到處都聽得到, 這也是電影「心動」的主題曲. 這部電影是張艾嘉導演的. 不過我只聽過, 根本不知道曲名是心動, 也不認識林曉培. 不過吳忠明一唱我就認出來了. 我當時也很喜歡這首歌,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沒買.

吳忠明這首的音色, 選歌, 唱法這三者都很合. 蘇永康也講說, 最重要的是這首歌吳忠明唱出了吳忠明自己的風格. 不過我覺得可惜很多地方音沒抓準, 另外, 曲子的律動, 強弱起伏的安排可以再作得更好. 這些問題搞定的話, 我很樂意出23元買這首的數位專輯.



後面是林宜融的The Girl from Ipanema. 我根本沒聽說過神鬼交鋒這部電影. 不過他一開始唱我就認出這首歌, 不可能沒聽過啦.

我在youtube上找到一些比較老的錄音, 第一個是Astaud Gilberto唱的英文版. 聽起來... 死氣沉沉的, 完全無法接受.



後來聽了
Stan Getz & Astrud Gilberto - The Girl From Ipanema (1964)
這個版本好多了, 不過那個唱法我還是覺得不甚高明.



後來想說聽一下原文版本, 找到了這個:
Girl from Ipanema Tom Jobim and Joao Gilberto Reunited



葡萄牙文跟英文版的歌詞, 因為音節數不一樣, 再加上發音的不同, 聽起來也不同. 不過我認為還有一個關鍵是葡文版是Joao Gilberto唱的關係...

曲子的介紹在這http://leeader.brinkster.net/music/girlfromipanema.htm

今天才把那篇介紹看完, 又把那個我覺得死氣沉沉的錄音再聽一次, 讓我想到了一個叫Andy Williams的人. 其實他也有跟Jobim合作這首曲子, youtube上也可以找到.

Andy Williams也是個名人, 我是之前在合唱團練過Moon River就知道Andy Williams, 如果是問爸媽, 舅舅這些長一輩的那沒有不知道他的. 我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是在電視上, 他來國父紀念館開演唱會的錄影. 只覺得他好像在自己唱自己的, 完全不裡後面的樂隊, 拍子都不一樣, 隨便亂拖拍, 拉長音. 差點要罵他亂唱...

那為什麼會想到他咧? 因為Astrud Gilberto跟他一樣, 拍子亂算, 長音都不夠長, 下一句就跟著出來了. 所以他那兩個版本, 我的感想都是: 器樂部分很棒...

林宜融唱歌不會有這種問題, 拍子一定是對準的, 他是直接對樂曲起伏作處理, 不會搞這些有的沒的(這一點我算是老古板). 不過老問題是氣不夠, 句尾的音都會低, 會抖. 加上緊張. 黃韻玲要他從一小節打十六拍改成八拍(我覺得他還調慢了速度), 立刻就有改善, 不過我覺得可能改成打四拍會更好.

2007年11月15日 星期四

超級星光大道第二季 - 我的出生年代歌曲

用這個作標題, 只是因為我是從這一集開始看的. 其實現在才寫這篇, 我已經對這一集內容沒什麼印象了. 只記得看節目的感覺.

我忘了為什麼會開始看超級星光大道, 可能是因為這裡沒什麼娛樂. 不過看了之後就覺得跟我本來的想像不太一樣. 結果是看了一集, 就繼續接下去看.

一開始最喜歡看的是梁文音, 笑容相當可愛, 唱得實在是好, 其實我當時覺得他應該就簽一簽發一發, 不用繼續比賽了. 不過, 倒不是說其他人唱得不好, 重點應該是他們唱的東西我沒什麼興趣.

但看了三集, 覺得魏如昀很漂亮,葉瑋庭跟林道遠也唱得不錯, 但是最想看的變成林宜融. 我對他選的音樂並沒有興趣, 他唱得也不是特別好(事實上, 一堆破綻) . 加入小提琴我也不覺得有什麼特別, 可是很奇怪, 他的演唱我可以一放再放一直聽, 別人的我聽了之後, 只是覺得唱很好, 不會想一直重播. 結果是, 我抓了他的MP3, 在睡前用電腦放, 果然好睡, 三首歌之內一定睡著. (這種話算是讚美嗎?)後來看到唱同手同腳那次, 我覺得是我看到最好的一個演唱. 雖然他有極嚴重的缺點, 氣不夠, 所以在句尾為了把音撐住, 音都會抖, 而且無法唱很長的句子, 就必須在中間把句子切斷, 有的音不準可能也是這個原因. 可是這首唱得真好. 我還在youtube上找溫嵐的MV來看, 溫嵐的MV裡完全沒有破綻, 可是我還是覺得林宜融的是決定版.

到了最近我才覺得, 原因是因為他這個人的背景. 並不是說他是唸音樂的就比較高級, 而是因為他有深厚的音樂底子, 他有在處理自己的音樂, 而並不是模仿原唱. 而他的處理方式是我很能接受的. 另外就是他的選曲. 這一點我很感謝他, 或者說感謝這個節目, 它讓我又發現了許多我以前沒注意到的, 或者是已經遺忘的好音樂.

2007年10月21日 星期日

加拿大感恩節

在加拿大, 秋天有兩個節, 分別是感恩節與萬聖節. 現在是十月, 我們來看看感恩節到底是什麼.

我們在課本上讀到過, 第一批從英國移民到美國的清教徒是搭乘五月花號到達美國東岸的. 但到了冬天, 這些移民遭遇了困難, 當地的印地安人除了資助移民生活必需品外, 還教導他們如何打獵, 種植農作物, 這才使移民生活穩定下來. 之後, 這些新移民在豐收的日子會邀請印地安人一同感謝上天的賜予. 這就是感恩節的由來.

感恩節是加拿大與美國唯一一個日期不同的節. 在加拿大是十月的第二個星期一, 跟美國的哥倫布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日子)同一天, 而美國的感恩節則是在十一月第四個星期四. 雖然日期不同, 但都是跟家人團圓的日子.

到了十月, 街上都是過感恩節的氣氛, 除了樹葉開始變黃變紅外, 大家也買些東西佈置房子, 例如塑膠的樹葉, 稻草人, 南瓜, 還有一種號角型的籃子, 這種籃子不能站, 直接倒在桌上, 裝依些玉米, 南瓜, 樹葉這些東西當裝飾. 商品也都是黃色或橘色的(其他的時間, 這兩種顏色的東西會特別難賣, 洋人對於顏色是相當講究的)

既然是要慶祝豐收, 那麼一頓大餐是免不了的. 火雞是感恩節大餐的主角, 一整隻火雞放進烤箱裡烤, 通常會在火雞的腹腔中塞入填料. 其他常見的還有玉米跟南瓜派. 我不知道為什麼要特別用到南瓜, 因為很多東西都是在這個時候收成, 看不出南瓜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不過, 至少也是當令的食材. 這個時候的南瓜相當便宜, 不過要注意的是, 如果看到pumpkin, 這種南瓜再採收後會先乾燥, 比較硬, 給人雕刻或擺設用. 通常很大一個, 橘色的.



如果要吃的話, 要找squash, 這就不一定是橘色的, 通常顏色很黑, 表面也不光滑, 跟台灣買到的南瓜很像. 重點是沒有乾燥過, 可以拿來吃. (關於pumpkin 跟squash, 感謝張小貓在網誌上的開釋, 之前一直搞不清楚.)



我沒有過感恩節的習慣, 但是我有興趣嚐嚐這些食物. 我烤過火雞了, 效果比我想像中好. 但是南瓜派我已經忘了它的味道, 聽說很難吃, 每次爸媽買了都吃不完. 下次還是試試看中國菜中的作法好了. 如果有誰知道金瓜雙掛的作法麻煩分享一下.

2007年10月20日 星期六

音樂要表達

林志炫告訴星光二班, 在舞台上, 歌手可能會考慮自己要如何表現, 以及如何表達音樂. 如果重點是表達而非表現, 歌手可以就進入另外一個層次. 對此我深以為然.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例子是我在國樂營碰到的. 期末有個獨奏比賽, 有個盲人參加了胡琴組. 他的音色音量音準都是我在那個星期裡聽到最差的, 層次? 起伏? 完全沒有. 可是他讓我感受到他悲傷的情緒, 我不知道他要表達的是他瞎眼時遭受的打擊, 還是瞎眼後一切的不順利, 但比起其他人, 我只會說技巧很好的狀況下, 這首胡琴才是那天晚上唯一的音樂.

前天在youtube上聽到林宜融唱溫嵐的同手同腳, 也勾起了我小時候的回憶. 雖然我覺得, 他的中文咬字很有問題, 讓我聽得很不爽(聲母ㄐㄑㄒ, 韻母ㄝ都有問題, 跟一般的ABC好像), 可是我真的聽到了她對弟弟的關心. (當然, 打動我的部分原因是歌詞). 看了四集, 只有這首歌讓我想一聽再聽.

p.s. 林宜融的表達是不錯的, 我後來我在yutube上找溫嵐的版本來聽, 如果第一次就聽溫嵐版的話可能就不會這麼喜歡這首歌.

同手同腳

瑪悌很羨慕我跟弟弟的感情很好, 還說給小孩最好的禮物就是要有一堆兄弟姊妹, 所以要生小孩就多生幾個.

我們兩個人是和睦相處沒錯, 但要說有多好的感情可能不見得. 不要說他搬到加拿大之後, 之前在台灣也是各過各的. 各自有各自的同學, 各自的興趣, 除了晚上同桌吃飯, 晚上在同一個房間的兩張床睡覺, 生活上好像完全沒有交集.

聽到超級星光大道裡, 林宜融唱溫嵐的同手同腳, 有一種淚水奪框而出的衝動.

還記得 小小年紀
鬆開我的手迷失的你
在人群裡 看見你一邊哭泣 手還握著冰淇淋


是啊, 我跟他還是有共同的生活, 雖然時間不長, 但有個小兩歲弟弟的人一定有過這種畫面啊! 現在他已經成家了, 我們可能也不太容易能夠再有什麼共同的回憶, 聽了這首歌, 想祝福他能夠過得幸福, 快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把這首歌的MV放在這裡好了...



作詞:溫嵐 作曲:曹軒賓 原唱:溫嵐

還記得 小小年紀 鬆開我的手迷失的你
在人群裡 看見你一邊哭泣 手還握著冰淇淋

有時候 難過生氣 你總有辦法逗我開心
依然清晰 回憶裡 那些曾經有笑有淚的光陰

我們的生命先後順序 在同個溫室裡
也是存在在這個世界 唯一的唯一

未來的每一步一腳印 踏著彼此夢想前進
路上偶爾風吹雨淋 也要握緊你的手心

未來的每一步一腳印 相知相惜相依為命
別忘記之間的約定 我會永遠在你身邊陪著你

現在我唱的這首歌曲 給我最親愛的弟弟
在我未來生命之旅 要和你同手同腳的走下去

p.s.

1. 我後來有跟溫嵐的版本比較了一下, youtube上都有. 林宜融的版本, 我覺得破綻頗多, 氣不太夠, 所以長音撐不住, 樂句也被切開, 但是我還是喜歡這個版本.
2. 原本的歌詞是
在同個溫室裡, 但是林宜融唱 在這個世界裡, 不知道是不是背錯了.

看了超級星光大道

在台灣的時候就知道有超級星光大道這個節目, 但是我並沒有看過. 也不知道為什麼楊宗緯為什麼會這麼有名. 想說, 這麼多人應該唱得有好有壞, 那我應該買唱得好的唱片就好了, 為什麼要看
整個節目. 況且, 在錄音室錄出來的都是唱了好幾次的, 一定比現場好的多啊.

有一次看了第二季的「出生年代歌曲」, 的確有的唱得有好有壞, 但是除了他們唱的本身之外, 評審的評語是相當有可看性的. 從評語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不管是自己要演唱, 或著學習欣賞都很有幫助. 而要從評語裡學東西就必須看演唱, 要不然根本不知道他們在說什麼. 就因為這樣, 我就一集接著一集看了下去. (現在是台灣時間十月十九號了, 目前只看到「快歌主題指定曲」)

後來滅絕師太出現了. 雖然他很紅, 可是我從沒注意聽他的演唱, 也沒買他的專輯, 但是誠如網路上所說的, 滅絕師太的評語, 言詞簡潔有力, 態度剛正不阿, 所以他是我最喜歡的評審. 不過, 與其說從他的評語中學到很多, 倒不如說我更喜歡他的表達方式.


剛剛才看完快歌指定曲. 很贊同Roger講的, 這是表演, 最好是能夠豁出去了. 上台表演, 就是要投入, 這樣子才會是場能夠感動人心的演出!

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生質能源

之前有聽過生質柴油這名詞, 後來又聽到生質酒精, 生質能源. 所謂生質能源, 是指以生物為來源隻有機體轉換得到的能源. 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來源是石油, 但石油有挖完的一天, 如果生質能源在技術上能有突破, 那麼以後的能源來源可能會變成靠農民種地得來, 至少不會說被壟斷或像礦藏一樣有挖完的一天, 還說有減低溫室效應的效果, 我本來覺得這可能是下一世代的能源問題的解答.

不過看到yahoo上面的新聞,"兩種生質燃料 溫室效應更糟", 文章中提到: 科學家對油菜籽和玉米製生質燃料所排放的氣體進行檢測,發現兩者產生的溫室氣體分別比礦物燃料高出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五十,即產生的溫室氣體要比汽油等還多。文章中講了幾個重點:一是在種植油菜與玉米時, 所使用的肥料中含的氮元素有大約有百分之三會轉變成氧化亞氮(N2O)釋放出來. 第二是其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296倍.

這讓我想起在學校裡聽過一個演講, 一般認為用臭氧洗菜, 可以有效分解菜裡的農藥, 這樣子可以吃得更健康. 這位中興大學的教授設計實驗, 用臭氧, 曬太陽等方式去處理農藥, 然後看看分解的效果如何, 以此來印證是否用臭氧洗菜比較好. 結果, 臭氧的確可以有效分解農藥, 問題是這些農藥分解後的產物的毒性比原本的農藥還強.

看了這兩組實驗的結果, 覺得自己被狠狠的打了兩巴掌. 用臭氧洗菜跟生質能源我也是拍手叫好的. 問題是, 為什麼我只看到這些東西的益處, 就直接拍手叫好, 根本沒有去思考這些優點是不是真的, 會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副作用呢?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加拿大人與自然環境

今天六月帶同學們在加拿大落磯山脈玩了一圈, 不管是從台灣來的, 亦或美東, 美西來的, 大家都驚艷於加拿大的自然風景. 為什麼同在北美大陸的美國不能比呢? 這是相當有趣的問題.

我們先看看統計數字, 為了方便, 我引用維基百科的介紹: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0%E6%8B%BF%E5%A4%A7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ada

從統計資料上來看, 加拿大的面積為世界第二, 但是人口數大約只有三千三百萬, 人口密度為3.29 /km2 (中華民國的人口密度為366 /km2). 地廣人稀, 加上大家的經濟狀況還不錯(八大工業國之一, 應該不會太差), 提昇生活環境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但真的就只是這樣嗎?

我第一次造訪加拿大是在民國八十六年, 當時的經濟相當不景氣, 失業率高, 房市低落, 可是每一家的院子都整理得漂漂亮亮的, 隨便找個巷口拍張照片, 看起來跟月曆上, 歐洲的景色差不多.



而有一次開車去美國蒙大拿州的冰河國家公園, 一過美加邊界, 看到美國的路邊都是破爛農舍, 而回頭看加拿大這邊, 連路邊隨便拍的農舍都足以上月曆封面. 那這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 在加拿大, 很窮的人(溫飽有問題)比較少, 第二, 加拿大人守法守規矩, 第三, 加拿大人相當注重生活環境與熱愛自然. 因為注重生活品質, 除了把自己家弄乾淨漂亮之外, 訂定了一些相關的法律與規定也被貫徹執行.

加拿大有全球最早的國家公園系統, 大家都很珍惜國家公園或所有地方的一草一木, 在城市裡還會在路邊看到垃圾, 但在郊外很少看到. 也沒有人看到路邊有空地就在那邊種菜拔回家吃這種情形. 對於野生動物, 他們可能會在路上睡覺, 這個時候不可以撞牠, 嚇他, 不可亂鳴喇叭. 牠們在馬路上睡覺, 加拿大人就真的等牠們走或者繞路.


還有打獵跟釣魚, 這都要有執照, 而且對於漁獵的時節, 種類與數量都有規定. 還規定太小的要放回去. 我曾在湖邊看到他們釣魚, 釣上來後先用尺量, 太小, 母的都丟回湖裡.

看到加拿大人有這麼美麗的大自然, 回頭想想, 其實台灣本來也是個很美麗的島, 但相比之下, 台灣人到底對環境努力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