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5日 星期二

生質能源

之前有聽過生質柴油這名詞, 後來又聽到生質酒精, 生質能源. 所謂生質能源, 是指以生物為來源隻有機體轉換得到的能源. 現在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來源是石油, 但石油有挖完的一天, 如果生質能源在技術上能有突破, 那麼以後的能源來源可能會變成靠農民種地得來, 至少不會說被壟斷或像礦藏一樣有挖完的一天, 還說有減低溫室效應的效果, 我本來覺得這可能是下一世代的能源問題的解答.

不過看到yahoo上面的新聞,"兩種生質燃料 溫室效應更糟", 文章中提到: 科學家對油菜籽和玉米製生質燃料所排放的氣體進行檢測,發現兩者產生的溫室氣體分別比礦物燃料高出百分之七十和百分之五十,即產生的溫室氣體要比汽油等還多。文章中講了幾個重點:一是在種植油菜與玉米時, 所使用的肥料中含的氮元素有大約有百分之三會轉變成氧化亞氮(N2O)釋放出來. 第二是其溫室效應比二氧化碳強296倍.

這讓我想起在學校裡聽過一個演講, 一般認為用臭氧洗菜, 可以有效分解菜裡的農藥, 這樣子可以吃得更健康. 這位中興大學的教授設計實驗, 用臭氧, 曬太陽等方式去處理農藥, 然後看看分解的效果如何, 以此來印證是否用臭氧洗菜比較好. 結果, 臭氧的確可以有效分解農藥, 問題是這些農藥分解後的產物的毒性比原本的農藥還強.

看了這兩組實驗的結果, 覺得自己被狠狠的打了兩巴掌. 用臭氧洗菜跟生質能源我也是拍手叫好的. 問題是, 為什麼我只看到這些東西的益處, 就直接拍手叫好, 根本沒有去思考這些優點是不是真的, 會不會有什麼其他的副作用呢?

2007年9月24日 星期一

加拿大人與自然環境

今天六月帶同學們在加拿大落磯山脈玩了一圈, 不管是從台灣來的, 亦或美東, 美西來的, 大家都驚艷於加拿大的自然風景. 為什麼同在北美大陸的美國不能比呢? 這是相當有趣的問題.

我們先看看統計數字, 為了方便, 我引用維基百科的介紹:
中文: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0%E6%8B%BF%E5%A4%A7
英文: http://en.wikipedia.org/wiki/Canada

從統計資料上來看, 加拿大的面積為世界第二, 但是人口數大約只有三千三百萬, 人口密度為3.29 /km2 (中華民國的人口密度為366 /km2). 地廣人稀, 加上大家的經濟狀況還不錯(八大工業國之一, 應該不會太差), 提昇生活環境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但真的就只是這樣嗎?

我第一次造訪加拿大是在民國八十六年, 當時的經濟相當不景氣, 失業率高, 房市低落, 可是每一家的院子都整理得漂漂亮亮的, 隨便找個巷口拍張照片, 看起來跟月曆上, 歐洲的景色差不多.



而有一次開車去美國蒙大拿州的冰河國家公園, 一過美加邊界, 看到美國的路邊都是破爛農舍, 而回頭看加拿大這邊, 連路邊隨便拍的農舍都足以上月曆封面. 那這到底怎麼回事?

首先, 在加拿大, 很窮的人(溫飽有問題)比較少, 第二, 加拿大人守法守規矩, 第三, 加拿大人相當注重生活環境與熱愛自然. 因為注重生活品質, 除了把自己家弄乾淨漂亮之外, 訂定了一些相關的法律與規定也被貫徹執行.

加拿大有全球最早的國家公園系統, 大家都很珍惜國家公園或所有地方的一草一木, 在城市裡還會在路邊看到垃圾, 但在郊外很少看到. 也沒有人看到路邊有空地就在那邊種菜拔回家吃這種情形. 對於野生動物, 他們可能會在路上睡覺, 這個時候不可以撞牠, 嚇他, 不可亂鳴喇叭. 牠們在馬路上睡覺, 加拿大人就真的等牠們走或者繞路.


還有打獵跟釣魚, 這都要有執照, 而且對於漁獵的時節, 種類與數量都有規定. 還規定太小的要放回去. 我曾在湖邊看到他們釣魚, 釣上來後先用尺量, 太小, 母的都丟回湖裡.

看到加拿大人有這麼美麗的大自然, 回頭想想, 其實台灣本來也是個很美麗的島, 但相比之下, 台灣人到底對環境努力了什麼呢?